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裴仁伟:留福堂印象

2023年8月5日,在钦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组织下,我与九位文友一起前往钦北区青塘镇进行“非遗”采风调研活动,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参观高峰村委会所属的留福堂自然村的“祖宅”留福堂。

那天虽然下雨不断,但并不影响我们参观的兴趣。在高峰村党支部年轻的女书记陈小华的引导下,我们参观了留福堂村的“祖宅”留福堂。被村民称为“祖宅”的留福堂是留福堂自然村的一座规模可观的近代豪宅,建筑于森林覆盖、景色怡人的后山脚下,前面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,路旁是一张大水塘和一大片水稻田,是前水后山的格局。站在留福堂的门口往对面望去,大约一二公里外,几座郁郁苍苍的小山组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山体,像巨人伸出的一双大手,好像要把留福堂拥进怀里似的。

据陈支书介绍,留福堂建于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。整座老宅共有三进,门楼是后来加建的。陈支书说,“留福堂”的名称是有来由的:原来创建这个村子的人姓刘,后因各种原因,刘姓人氏迁离了这个村子,就将该村子所在的土地卖给了现在这个村子的利氏的祖先;利氏祖先为了感恩及纪念刘氏,所以将村子命名为留福堂村,于是这座祖宅也叫做留福堂。笔者推测,“留福”,寓意是刘姓人氏把福禄留给了利氏家族,留给了这条村子。“留福堂”这一名称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。

走近留福堂,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气势不凡、具有欧式风格的门楼。门楼的外墙是灰白色的。大门口的前端是一个半圆形的大拱门,在大拱门的两边各有一个稍小的半圆形的假拱门,具有对称装饰的作用。大门口正上方的“留福堂”三个大字已经有些模糊,但仍可辨认。三个大字两侧各有一个依稀可见的挂钟图案,据说是为了警醒人们要珍惜时光。从外观看,这座门楼大气、壮观,色彩美,构图也美。

走进门楼里面,经陈支书提示,我们注意到墙壁的右上方镶嵌着一块灰白色石碑,黑色的碑文仍清晰可辨。碑文注明:该祖宅的创始者是“十三世定國公暨十四世正卿公叔姪二人”,建造时间为“前清光绪十四年”,建造的房子有“正屋三座,私廰六间”;碑文对该宅院的风水布局以及建造正门的目的作了说明,“叮嘱后人务宜凛遵切勿更改”。碑文的订立时间是“中华民国十九年二月”。根据碑文的内容,该宅院的正门是在三座正屋及六间私厅落成四十年后才建的。该碑文对研究留福堂的历史及文化内涵是有重要作用的。此外,门楼内侧放置着一具石磨,还留下了一具石碓的痕迹,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,因为从中可窥见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。

再往里走,就是宅院的主体部分了。房子的墙壁都是用青砖砌成的,砖头结实,砖缝细密,使得砖墙既稳固也具有相当的美感。门匾、房梁、挑手都雕刻有各种精美的动植物图案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各个房间、天井、过道、拱门,布局合理,讲究对称和美观,将实用性和观赏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使得这座近代建筑具有欣赏与借鉴价值。可惜的是,在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特殊时期的人为破坏下,这座昔日的豪宅已经显露残破之状,个别房间的屋顶已经消失,一些生产和生活用具(如织布机、石碓等)已经坏烂,门楼外墙和房梁上的一些装饰性图案也已经模糊不清了。不过,作为曾经的豪宅,它的存在还是有其特殊价值的。

参观完留福堂,这座近代豪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总的感觉是,留福堂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。目前需要做的是,先把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老宅保护好,并加以必要的修缮;在此基础上,可在老宅内部补上一些标牌、匾额,对重要的、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加以必要的说明、指引;搞好老宅乃至村庄环境的美化;在村道上设置必要的指引路牌;在老宅附近建设一间标准化的公共卫生间,并指定专人负责搞好清洁,为游客提供“方便”之处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经过修缮整理后,留福堂这座近代豪宅会以更完整更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参观者面前,从而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现场体验,成为吸引人气的热门旅游景点。

随机推荐:
steam展柜定制 漫步者蓝牙音箱 手机袋 手腕 手臂包 四门冰柜商用 白色pp板 汽车遮阳挡自动伸缩 眼镜展示架 烟头垃圾桶 ob女表 二次元书包 华为手机nova4 adidas鞋男 成人足球鞋 手提公文包男 一次性内裤 旅行 棉 女 腕力球 it恶搞短袖T恤 仓库货架 遮风板 v领雪纺衬衫女长袖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