谨以此文献给天堂的奶奶。
在广东,化州美食就是一种传说。尤其是在深圳,广州等地随处可见以化州为招牌的美食店。化州糖水,白切鸡,牛杂水,拖罗饼,橘红,灰水粽……其中,灰水粽就是本期节目的“主角”。
从我记事起,每年的端午节家里都会包长长的粽子,奶奶告诉我这是灰水籺,也叫灰水粽,它是化州市播扬镇一款独特的传统美食。
它的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清朝。相传古时韶关某农户得了怪病,消化不良,肚胀如鼓,高热不退,四处寻医问药。一日,他偶遇一位长者,经其观察把脉后,开出一方子。他命人将山上黄元树烧的植物灰融入水,过滤后混入糯米磨成浆制成糍粑食用。患者家人遵照长者的医嘱如法炮制,给患者连服数日,尔后果然消除。此后,大家纷纷效仿,逢年过节制作糍粑。灰水籺由此得名并流传下来,又俗称灰水粽。
制作灰水粽的原材料主要是本地出产的优质糯米,灰水,粽叶,苏木等原材料。第一道工序:烧制灰水。先用花生壳或者是黄豆杆烧成灰,用筛子筛一下,粗粒子不要,用竹篓子装上适量木灰,烧一锅开水,将开水淋在木灰上,下面放一个缸子,流下的水即是灰水。流出来的水需要过滤第二遍,得出干净的灰水。第二道工序:浸泡糯米。把熬制好的灰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糯米中浸泡一夜。糯米的颜色由米白变成微黄,浸泡好的糯米清香而且非常解腻养胃。第三道工序:包灰水粽。选好包粽用的叶子长而宽大,含有竹子的清香味。把粽叶铺开,放入搅拌好的糯米,再在中间插入一根红苏木条,填满糯米后便用绳子把粽子捆好。包的时候还要注意:一是要包结实,二是要包严密。第四道工序:煮灰水粽。要用猛火煮三个小时才能熟透,一边煮的时候,灰水粽特有的清香开始四溢,整条村子都能闻到灰水粽的香味。煮好的灰水粽色泽金黄,晶莹透明,沁香糯滑,柔韧耐嚼,有开胃消食,清热解毒之功效。灰水粽是没有馅的,因此醮上白糖食用口感更佳。
记得我第一次吃灰水粽的时候还闹过一个笑话,吃第一口时,突然咬到一根木棍,我随口说了一句:“这么不讲卫生,居然有木棍,谁还敢吃?”奶奶告诉我,原来这是苏木条,是搭配灰水粽的最佳材料。也有人说这根木条代表着屈原诗人有一颗爱国之心。
灰水粽的味道,每吃一次都会深深刻在我的心里,因为它是化州的美食之一,代表着化州美食文化,更是童年的美好回忆,爱的味道。
当我们行走在舌尖上时,体验到的是化州美食文化的悠久,也有对家乡的热爱。
舌尖上的化州,我一直在行走。
我们的孩子,我们的学生,今后无论脚步走多远,无论我们身居何方,在我们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在心中最温馨的地方,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。一头锁住了千里之外的异地,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——化州。
落笔之际,已是深夜,突然很想吃一口灰水粽,对奶奶的思念愈是浓郁,想念故乡,想念家乡的灰水粽,想念奶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