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年7月14日早起,上午7点,和一干男女同事登上一辆浅绿色的大巴,从汉宜高速转随岳高速,直取京山。
车行约两个半钟头,到达了美丽的京山县城。在一处十字路口,一个苗条俏丽的小姑娘上了我们的车,清纯的笑眼,浅浅的笑靥,甜甜的笑唇,一脸灿烂的阳光。她就是我们二日游的地陪——京山方面派遣的导游。
虽然地处山区,京山县城的街道还算宽阔,路两边的楼房鳞次栉比,住宅小区和车站都建设得气派靓丽。我们的车在这里未作停留,在穿越了县城之后,继续向着约一个小时车程之外的绿林镇进发。车一出县城,导游小姐就打开小麦为我们作起了讲解。我们的脚下是水泥路面的山间公路,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不远的地方时而形成一道屏障,这些山都是大洪山的余脉。在京山,最高的山也不过海拔数百米高,叫人很难想像这样低矮的山体会隐藏着什么可资游赏的盛景。车子像一匹欢腾的马儿在山路上奔驰。车窗外,山间盆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,山坡上的玉米大多已经收获,只有玉米树还挺立在炎炎的夏日里,吹奏着它们的生命体所积聚的最后的号角。有时,我们从贴近车窗的山坡上,还可以看见满山遍野的果树,树上结满了一种绿色的毛状球果,这就是京山板栗。据说,京山是有名的板栗之乡哩。还听说香菇与黑木耳也是京山的特产,但据我们所知,香菇黑木耳之类,大抵是有山的地方都有的。
车子绕山而行,我们所处的海拔位置也不断拔高。就在这时候,于我们前行的右侧远处,出现了一座鹤立鸡群般的高山,这就是京山的最高峰——海拔884米的绿林山。而正前方,也突然冒出一堵山壁切削涂成了绿色的山墙——墙上写着一行大字:天下好汉出绿林。被写进厚厚中国史的鼎鼎大名的绿林山就座落在这里,在这片看去不太起眼的群山之中。
天下好汉出绿林
绿林镇。绿林山。京山至高点。
现在,我们的脚下,就是历史大笔书写的绿林山。那句传承千年的熟语“绿林好汉”即发源于此。如今,英雄好汉早已不见踪影,这里成了人们寻幽访胜的好去处,名之曰“国家4A级大洪山绿林风景名胜区”。
车抵山门广场,我们下车,徒步进山。太阳朗朗,视野开阔。沿上山的路,左边是茂密山林,林壑幽深,蝉噪喧静;右边是悬崖深坳,幽谷鸣溪,远山低小。水泥质地的路面斜斜而上,时有一只两只奇大的千足虫从脚边爬过,近似我们平原地区常见的“草鞋板”,吓得随行的女同胞们大呼小叫的喊。走了半天,一路观景,不见好汉呈威,只有虫豸吓人。
终于到了一个地界,左边斜刺里的山坡上,有一座土墙泥糊的房子,扁书“严陵庐”三个字。这就是汉代严子陵的故居了。想不到他躲在这个深山老林里住着,还真会找地方啊,行可看山水,卧可听鸣泉,山风野果甘露,四季享用不尽,晋陶渊明结庐东篱,采菊南山,原也效了严先生之尘吧?生入此境,夫复何求。想当年,王莽撞权,民不聊生,好汉王匡、王凤在绿林山结绿林军起义,天下响应,皇裔刘秀也参加了起义。二王以严子陵为军师,击破王莽军,刘秀乘势复兴汉室称帝。二王啸聚山林,英雄无故,却什么也没有得到。后光武帝刘秀招封严子陵,严坚辞不就,隐于绿林山。此处是不是严子的终老之地呢?应该不是。他一定是在这里住了一些年头,只为陪伴二王的英魂。后来,待心情稍稍平静下来,就外出云游去了,一直走到浙江的富春江边上,彼地山美水好,就停下来。可见严先生一爱打战,二爱山水。郁达夫对家乡的这一处胜迹,也一直耿耿于怀,他在《钓台的春昼》里有这样的描述:“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,二十年来,心里虽每在记着,但脚却从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。”后来终于逮着一个免费游的机会,“船靠了山脚,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,走上严先生祠堂去的时候,我心里真有点害怕,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。”郁达夫的描述让我有些悚悚然,当我在走进光线阴暗的严陵庐时,看着满壁烟熏火燎的“历史记忆”,真的担心严先生“丝瓜筋似的鬼魂”突然跑将出来。
继续往上走,游览了山上的一处寺庙,瞻仰了王匡、王凤的塑像,还参观了绿林军开垦的古梯田,最后抵达了山顶南北军塞。
绿林山顶,南北军塞遥遥相对,都建有塞墙,了望哨和峰火台。我们重点游览南军塞。远远望去,塞头有执枪军士五步一岗,十步一哨地站在那里,走近一看,方知是仿真人大小的雕塑。塞门也有站岗的“军士”把守。一行人刚一进塞门,漫山遍野顿时回荡着人喝马嘶的播音回放,让人仿佛置身千军万马撕杀的战场。西山坡是一大片手执剑戟的兵阵,东山坡又是一片铁骑阵容。还有戒备森严的中军帐,蹄声得得的跑马场,疾矢如雨的射箭场等等,所有这一切陈列与讲述,仿佛让我们触摸到了古军营的威仪,古战场的血醒。
站在军塞门前了望,但见:阳光布金,远山空蒙,溪水如带,林壑葱茏,千里景观,尽收眼底。脚下关隘,踞高临险,易守难攻,诚可谓是——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至此,你方觉悟,天下好汉出绿林,还真是名不虚传呢。
(09.9.2)
情迷鸳鸯溪
按照预定的行程,上午玩绿林山,午时返山下的镇子里午餐,下午就去鸳鸯溪漂流。心里盘算着,这漂流应该是本次京山之行的最可期待的节目。
在绿林镇上的一家餐馆里,饥饿的游民们饕餮一顿土家菜肴之后,在停车场的树荫下的小贩手中,选购好各人所需的太阳帽、防水袋和草鞋等等漂流用物品。我买了一双草鞋,即刻穿在了脚上,心儿已开始向着漂流的方向蠢蠢欲动了。
车子先载着我们沿山涧逆行,行至距下游终点约6.5公里处就抛下了我们。大家换好了泳装和鞋子之类装束,争先恐后的向着漂流码头前进。在码头的仓库间,各人又领取了红色马甲式的救生衣穿在身上。工作人员交待说,每船两个人,男女搭配。这其中的意义不难明了,一则漂流是危险的活动,男的可以照顾女的;二则如码头上的人所说的那样,男女搭配,划桨不累,这异性的组合,似乎是在哪一个场合都是行得通的。结果是我乐得与李冰冰作了一回鸳鸯,听明白了,是李冰冰而非范冰冰哦。因为冰冰的丈夫要照顾年幼的女儿,就无暇顾及她了,让我捡得这样一个便宜,呵呵。
我们乐颠颠地上了一只橡皮船,男前女后,一人一桨,在那清碧滢滢的水上,施展开臂力,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划桨。
向前划行不远,是一处人工激流的仄仄的入口。前面的人尖叫着进入入口里欢腾着浪花的水道,橡皮船一只接一只地跟进。轮到我们了,先定了定神儿,喊一声,也尖叫着下去了。从第一级跌落,几米远又是第二级落差,如此反复,有近十个落差。小小船儿忽左忽右,打着旋儿,与两边的石岸发生着激烈的碰撞,一簇簇的浪花溅上船头,溅进船舱,溅湿我们的衣裳。由不得你有丝毫分神之想,橡皮船跌跌撞撞地向下方漂落,像一片风雨漂摇中的落叶,被激流和浪花裹挟着,落下,抬起,再彻底的跌落下去。此刻,橡皮船仿佛变成了一只不通人情的疯狂的怪兽,托着我们,狠劲地往岸石上砸,往旋涡里抻,往水悬下撞。一个又一个惊险的跌落,一次又一次惊悸的腾空,强烈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和惊魂,以致于身后的冰冰,发出了一声声尖厉而抓狂的呐喊。
终于从人工激流跌落到了自然的水道,真正的鸳鸯溪展现在我们的眼前。清碧柔情的流溪,舒展在清澈见底的石岸之间。静静的水流在暗礁般半裸的石块上,激起浅浅的旋涡,令船儿悠闲自如地随水流打转,再向前漂荡。溪流的右边,是一片布满鹅卵石的浅滩河谷,左边,则是壁陡的石山,满披着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,山体齐水面的地方,巨大的山石与附生的树木,都浸没于清凉的水世界,水石相激,镗鞳有声,有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野趣,也有王安石笔下石钟山的意境。两岸都是密森森的山林,将鸳鸯溪夹成一条与外界隔绝的幽静河谷。阳光抚照着头顶上苍茫的林树,林树则将荫翳洒向溪流,斑驳的光影在我们的小船上,在我们身上,幻想般的移动着,仿佛在举行着欢送我们到此一游的仪式。望着那无人问津的葳蕤而神秘的山林,啼听着空寂的山林里隐约可闻的山的声响,我想起了郦道元对三峡绝巘的描写,对深山猿鸣的摹状,状尽其景之清之幽之寥之寂,真是凄彻入心,寒彻入骨。眼前之山,虽远不及三峡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”那般峻拔幽深,也远不比三峡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那样疾流浩大,但鸳鸯溪的本色,其清,其幽,与乎静流空寂的一谷流淌的野趣,还是能唤起人们许多相似的联想,发出类似“以其景过清,不可久居”的感叹。
漂流的中途,我们还经过了几处人工的激流,溅起了一片片激动的声浪。还享受了大约一公里水程的汽艇的接应。那汽艇将我们的船串联成长长的一串,拖拽着,在那渐显宽阔的河道上晃晃悠悠的划过,让那镜头式的江山的长卷,在我们的眼帘外缓缓的展开来,又沿溪一一撒播编织。在一处宽阔的近乎静止的水面,我还情不自禁地跳下了水,作了一番狗爬式的畅泳。
经过了约三个多小时的浪迹漂流,像神仙一样的划过那些诗意盎然的山涧河谷,在流溪上放飞潜沉着的自由的笑声,与禁绝已久的旷达的情怀。这半日的尽情的自我放逐,仿佛将那积郁的种种忧绪与沉疴也一一荡涤清空,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身心大清洗,最后在舍舟登岸的时候,以身轻如燕的心态,回归到我们先前的生活。
经过河流的洗礼,上到岸上。我想,我们已不可能再被还原到从前,因为,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。
狂野太子山
14日晚,我们宿于京山县城毓秀宾馆。经过一夜休息的养精蓄锐,预备好次日征服空山洞和太子山。
15日早起,早餐后,整8时乘车出发,约9时抵空山洞。
空山洞口很大,从外面向里望去,洞的入口处似悬浮着一层淡淡的紫雾,在洞内灯光的映照下,发出一种青蓝的光来。游客们鱼贯而入,立时感到一种进入地下的凉爽,与洞外完全是两重天。
空山洞是一个典型的溶洞,长达近千米。沿着黑暗的人工开凿的走道,一路有电缆串接的灯源照明引导,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巨大的溶洞空间依次呈现,到处遍布着湿润的钟乳石笋,奇形怪状,唤起人无限的联想和想像。有不少景点,人们根据钟乳的形态,而附会出各各不同的美学造型,比如宗教意义的观音菩萨等等。洞里甚至还依势布置了一间佛堂,有一个僧人做了佛堂的住持,守在一旁为过往的客人祈福。越往里走,空气越发沁凉。及至出口时,所有人都绕着一个塔形的建筑,沿阶梯盘旋而上,一出洞,阳光刺眼,眼前已不复是洞内的清凉世界。
接着乘车前往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。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片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林地,位于京山县西南部,总面积7290公顷,森林覆盖率占85%。据说整个公园集森林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溶洞探险、户外拓展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,保存了许多原生态特色,有“生态保健院,天然健身房”的美誉,是回归大自然的乐园,享受大自然的天堂。
车在太子山龙泉山庄门口停下来,大家扎营休息。午餐后,我们集结了一班探险队,换好迷彩服,准备开始太子山一系列的探险活动,另有一半人因为惧怕前路艰险的缘故,而放弃了太子山的探险与体能拓展训练,就地等待。在我们行将出发的时候,太子山方面为我们特别配备了一位蔡姓导游,也是一位年轻的姑娘,穿着迷彩服,戴着太阳帽,给人的印象热情、沉着而干练。
先是车子载着我们走了一程,下车后,我们已然置身于太子山无边的原始森林。
离开了简易的水泥公路,从旁边小路进入一片茫茫苍苍的林子,林子里是密密的香杉,各种杂木和藤蔓。看着这幽深澹静的原始林带,聆听着昆虫在丛林石隙间的嘶鸣,我想到我那一首描写树林的诗句:
进入树林
进入树林
进入树林那大教堂似的阴影
没有风
当阳光最温柔地莅临
我听见一个歌唱的秋天
我听见生命的沸点正四野嘹亮
抚摸羊齿植物的绿叶
抚摸树林的眼睛
披历悄语般的肃穆踏响落叶
进入历史一样漫长的时间
我嗅到白垩纪与朱罗纪的芬芳
那凝缩的时间与堆积的季节
树林象一只寡言的兽
呑咽着岁月的烟尘
我们注定了要进入它的
巨大阴影
一个人置身于这样幽深寂寥的原始森林,是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的。好在我们有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,又都怀着一种征服千难万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,所以我们都昂扬着斗志,向前方行进。
正行走间,来到一个山洞入口的标志性牌坊前,上书“王莽洞风景区”几个大字。西汉末年,外戚王莽篡权,天下豪杰群起攻伐,王莽败落,传说此洞曾是王莽的避难所和藏宝处。据当地人描述,这个洞到上世纪90年代才首次被发现,最初发现它的是几个进山玩耍的中学生,因为有王莽藏金的传说,附近的村民闻风而动,纷纷进洞探宝,但人们并没有找到想像中的宝藏。导游蔡小姐说,几年前她也曾进洞寻宝,还捡到过几枚清代的方孔铜钱。
王莽洞洞口几乎是一个垂直的朝天洞穴,洞身窄小,同时只能容一到两人下去。而且入洞的方式非常奇特,深达十九米的罗纹钢梯凿铸在垂直的洞壁上,顺着梯子下去时,你的后背几乎贴着了后面的岩石。灯光的辉映中,一只只蝙蝠就倒挂在距你头部一揸远的洞壁上打瞌睡,它们睡觉的姿势非常特别,嘴巴不停的张合,龇牙咧嘴的动着,好似要对某一个目标发起咬啮的攻击,耳朵也在不停地煽动,仿佛体内起伏着疼痛一般地打着颤栗,整体给人的印象就是恐怖的似带着一种侵掠感的架式。所有这一切加起来,沿梯而下时,你的心情就好似要下到十八层地狱一般,无怪乎我上面的琴女士在梯子上要吓得呜哇呜哇地叫起来。
终于下到了洞底,接着是迂回曲折的穿行。洞身并不大,很幽暗潮湿,有的地方可以仰望,但更多的地方不是要猫腰而下就是要攀爬而上,有长达数十米的地方只容得一个人的身体爬过,你需得像战士那样匍匐在地,以伏卧撑的姿势有计巧的爬行才能通过。那时刻,身体下是冰凉坚硬的石头,周围黑暗一片,顶上的石头时不时地触碰着你的脊背,仿佛正在向你压下来一样,令你从脑门到脊梁骨都透出一股凉气。
游王莽洞真可谓是一次探险,相伴始终的还有高强度的体能锻炼与心理考验。当年王莽找到这样一处洞穴来藏身,想来也应该在这洞中受尽了环境所加给他的种种折磨,这当然是他罪有应得。至于他究竟在洞穴中藏了黄金珠宝没有,历经近二千年岁月潮水的冲涮,我们已经找不到半点可以引为佐证的印迹了。
当我们终于抵达王莽洞的出口时,真有一种出地狱重见天日的感觉。王莽洞,实在是——十九米的深度,十八层的地狱。经过之后,方会从心底生出惊而无险、累而藏乐的快感体验。
接下来导游领着我们去攀越著名的“石仓雨林”。之所以叫“石仓雨林”,乃是因为这里是“石头的仓库,树林的天堂,藤蔓的海洋”。
在森林中走着走着,我们已不知觉地置身在了一片好似胡乱堆积的石头阵中一样。放眼尽是由所谓太湖石堆积而成的喀斯特地貌,泛白的石头表面棱角分明,完全是一种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,将它们挤挤挨挨地码在这片山林中,那奇形怪状的造型与牙齿般坚利的棱角,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脚下已经没有路,我们尽是在石头与荆棘丛中攀爬着前行,有时要攀岩而上,有时要抓住藤萝像荡秋千那样荡过沟壑,山野历险体验的味道十分真实,心中的感受妙不可言。“石仓雨林”确实是石头的世界,植物的海洋。导游小姐指点着各种各样奇特的植物,很有耐心地为我们进行介绍。珊瑚纯树是多枝齐根蓬发的,青檀则以高乔的姿态直指苍天。为数众多的野葡萄藤、葛藤和长青藤,巨蟒一样从高林大树上垂挂下来,烘托出十足的山林野趣。树石相系,藤树相拥,形成“树抱石,石抱树,树缠藤,藤缠树,藤缠藤”的雨林奇观。所经之处,俱是石仓八卦阵、古树抱浓荫、牵藤飞岩过的丛林浪漫历险。最后,我们徒手攀上一道三米多高的石壁,登上了太子山的峰顶,结束了此次徒步穿越的旅行。
站在太子山顶,石仓雨林尽收眼底。远处,神秘的王莽洞隐匿在丛丛林莽之中,苍翠浩瀚的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,仿佛把几千年的历史硝烟也吸进了它那包容一切的肺中。更远一些的地方,明代皇家陵园——明显陵金碧辉煌的建筑群,辉映出茫茫大洪山历史沉淀的厚重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