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初,经不住青白江桥牌协会肖老大的多次邀请、诱惑,我终于鼓起勇气,趁着暑假,想再次把金堂过去的桥友们邀约起来,代表金堂队参加在青白江举行的“成都市郊区桥牌联谊赛”。
是的,又是好久没有见到金鹰群里那些心心相印的桥牌朋友了。一起玩了几十年牌,曾经取得过很好的成绩,如今,老的老,高飞的高飞,基本上都已经星散在全国各地。还有,如今的成都桥牌圈,那些熟悉的“老铁们”,也许这次会来不少人吧,那些曾经在赛场上拼得“你死我活”的峥嵘岁月,那些令人满意的“对手”们,我也非常想念了,肖老大扣到了我的最痒处。
于是,我一方面回复肖老大“我努力组织,尽力争取参加”,一方面在“金鹰”群里把肖老大发给我的相关信息转过来。没想到立马得到了金鹰们的积极响应,除了在新疆的、上海的和外出避暑未回表示遗憾和羡慕的,都是“好久不见,十分想念”,那种跃跃欲试的气氛久久在群里回荡。人同此心啊,一个队四人就可以了,我们能来的五人却都要参加!于我来说,那就更好了,打桥牌是个体力活,如今的我正好可以“课间休息”。
尽管如此,我还是十分忐忑,俗话说三天不摸手生,很久没有一起实战演练了,我们的配合还能像从前那样心心相印吗?我们的感觉还能像过去那样敏锐吗?我们还能打出过去的精气神吗?我们还能打出那种荡气回肠的牌例吗?我们的体力还能够支撑这样一整天的鏖战吗?……管它呢,不要想太多,我安慰自己,去见见老朋友,见识见识现在的桥牌圈也好,就当去玩好了。
此后的几天里,我坚持每天在桥友圈里练兵,练习基本功,练习牌感,并且还与钟老师合作了一回,居然在“成都精确群”里战胜对手,我确认,我们配合的“感觉”还在,这对树立我的自信心很重要。事实上,比赛那天,我“抛弃”了合作几十年的张老师,就是与钟老师联手的。
比赛时间是八月十九日,地点在青白江城厢镇的“贵和农业科技园”。钟老师从成都出发,我们从金堂出发,因为很近,我们到得早。
这是一个特别的所在,楼台水榭,奇花异草,瓜果飘香,更有那一池的荷叶,那一架挂满果实的葡萄长廊,收集众多的石磨、石缸、石槽、石赏凳。好喜欢这个地方,我如鱼得水,我心旷神怡,这就预示着今天是个好日子。
当我们走进赛场时,果然,许多老朋友都到了:关老师,海涛,徐老师,肖大侠,雷大师,八里庄,黄局等等。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”,握手,散烟,泡茶,问好,勾肩搭背,不亦乐乎。一群桥友,感觉就是分外不同,我立刻就像好斗的公鸡一样不自觉地兴奋起来。
十四个队,十四桌,分开、闭室。每一桌四人,加上开室的旁观者、替补队员、工作人员,共计六七十个人。
第一轮开始时,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大厅,一下子竟鸦雀无声。俗话说得好,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,一个老男人相当于一千只鸭子,这些“鸭子们”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反差表现,此情此景,那是相当震撼,不能不说是桥牌运动带来的奇迹。
第一轮,我没有上场,远远地、心不在焉地与彭州没有上场的桥友摆着龙门阵,我还是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比赛。当比赛终于结束,茶室突然就喧哗、骚动起来。有站着聊天的,有手舞足蹈的,有高声喧哗的,有唉声叹气的,完全就是争抢吃食时的养鸭场。总之,轮间休息时讨论之热烈,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,那些失败的痛苦、成功的喜悦都形于颜色。
金堂队第一轮的成绩不太好,排在十四个队的第十二,我们的位置由第四桌调整到了第六桌的客队。我替下了张老师,与钟老师搭档第二轮。其实,张老师一直与我搭档几十年了,配合十分默契,而钟老师更是百搭,趁那天在网上配合练习的感觉还在,我们试试再看。十副牌下来,小胜,排到了第八。
午饭后再战第三轮,坐第四桌的客队,我继续搭档钟老师,大胜。有一副牌的叫牌、打牌都可以说得上精彩:
我是西家,做庄。北家首攻SQ,明手SK,HK,H10,西HJ盖,兑现HA,将吃第4张红心,DA,D10,SA,西家垫草花;出S2,南家面临选择:一是垫草花,西小将,小草花到A,再出S9将吃即成;二是小将吃,西超吃,小草花到A,再出S9也成;也可出草花投入南家,让他出将飞自己,但不如将S简明;两种路线,都只输一个草花在南家的将牌上。
这是我在实战中打出来的战例,我自己都觉得还行。因为对手方只叫上了3NT,所以我们赢了一个比较大的分数,从而以第四名的成绩来到了第四轮,坐到了第二桌的客队。
我们乘胜追击,发挥稳定。有一副牌叫得也很精彩:
我坐北,开叫1D,南家2C,东家3D阻,我叫3NT,南家4C,我再叫4S扣逼,并表示梅花有支持,南家4NT问A,我答5H表示在将牌未定时,以最后叫出的花色为将牌的话有两个A,南家的钟老师根据对方阻叫方块判断,应该有大满贯,于是勇敢地叫上了7C。西家首攻方块10,结果没有悬念。而对手在开室打这副牌时,居然只停在了3H!就是这副牌,奠定了我们大胜的基础。
前四轮下来后,彭州队依然排在第一名,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名。
第五轮,理论上来说,我们还要再战彭州队,因为我们第一轮就见过面了,按照回避原则,这第五轮,我们仍然坐在了第二桌客队的位置上。
第5轮也是最后分胜负的时刻,所以,在轮间休息中,大家讨论分析着各自有可能取得的名次,哪些队可能获得有物质奖励的前三名,自己队还要得到多少个VP分才可能进入前三名等等。讨论已经不受控制,整个大厅人声鼎沸。但是,就是这么奇怪,比赛一开始,偌大的赛场立马又变得鸦雀无声。
此时,大家都打兴奋了。即使在微雨,还有空调的、凉快的牌室里,我依然还是满头大汗,我知道我兴奋太久,累了。如果按照最先的设计,我应该被替换下去休息了,但是,此时的我正春风得意,怎么舍得就这样轻易地下火线了呢?我任性地认为,我的体力、智力应该还可以再坚持,我与钟老师的配合已入佳境,只要正常发挥,我们就很有可能取得冠军!
唉,无数的事实证明,冲动、任性总是会付出代价,会受到惩罚的。不懂科学,狗撵摩托。
这最关键的一轮,因为冲动,有一副牌我叫冒了,被对手打下了一墩,而对方叫得刚刚好而且打成,我们憾负对手一个不算太小的VP分。原谅我,我不愿意将这个牌例贴出来,因为这是自己犯的低级错误,如果放在这里的话,今后我看着都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太瓜了,想不通当时脑袋里是如何短路到如此的程度而恨自己!
比赛结果出来了,与第二名只差0.5个VP分而屈居第三名!彭州队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。
如果一定要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话,也可以说能够得到第3名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了,因为总之取得了名次,可以上台领奖了嘛。毕竟我们就是来打酱油的,毕竟我们面对的对手中,有专业运动员,有国际级裁判,有省内外著名高手,有许多桥牌圈知名人士、成名人物,能够从他们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,应该知足了。也可以像那天我自嘲时说的那样:在桥友圈我的乒乓球打得好,在乒友圈我写作好,在写作圈我桥牌打得好,嘿嘿。
事后自我分析,自己离专业运动员还是有很大距离的。比如敬业精神不够,还做不到每日牌例练习;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;还自以为很年轻,还时不时地任性蛮干;基本功不够扎实;打牌时还是做不到宠辱不惊,做不到心如止水,天赋不够等等。
晚饭后,开车回金堂,大家意犹未尽,也难得在一起实战打牌了,特别是张老师,今天一整天只打了一轮牌,所以大家一致要求,晚上继续再干。我们直干到11点方散!
李清照的词可以比较准确表达我们当时的情绪: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,争渡争渡,惊飞一滩白鹭。
那个时刻的桥牌就像李清照的酒一样,我们都醉在其中了,难得。
考核一个人的兴趣爱好,我想至少有两个指标:成绩和时间。桥牌之于我来说,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单,但至今依然还有高手桥友们邀请我参加一些比赛活动,说明还不至于太差劲;如果再计算一下打牌的时间,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的2023年,整整42年,而金鹰群里的桥友们,多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愉快合作的同伴,我们都还在坚持实战和网络战。我想,通过这么长时间沟通,这么多年的磨合,就是孵一个石头蛋,也可以孵出儿子来了吧。因此,这是一群真正的桥牌爱好者,通过桥牌这座桥梁,搭建起了这座“金鹰”桥平台。
我的大学老师刘旺金教授说过:桥牌是思维的体操,从数学的角度来说,它的作用堪比欧氏几何。的确,它和中国象棋、国际象棋一样,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里,通过斗智斗勇,光天化日之下战胜对手,比的就是硬实力。我想,只要坚持下去,今后我应该不会老年痴呆吧。
有这样一群理科男“金鹰”,有这么多桥友,回想我的这一生,即使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,我还是觉得值,觉得幸福!桥牌,我要一直玩下去。
在此,我也代表金鹰队的桥友,感谢青白江肖老大的盛情邀请,感谢网内网外的桥友们这么多年的陪伴!
我更想大声说,金鹰桥的金鹰们,爱死你们啦!
写于2023.8.19,改于2023.8.26